2010-04-15 00:00
兩岸併購大餅 券商吃得到
因應兩岸企業併購、投資案件日增,金管會決定開放國內券商承作兩岸企業併購等財務規劃、諮詢顧問業務,券商不必到大陸設立分公司,也能承作相關業務。
券商公會評估後,認為台資券商在兩岸併購市場財顧業務具有優勢。
券商公會祕書長林英哲表示,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簽訂後,兩岸併購市場將更大,台資券商對兩岸企業的了解比國際投銀更深,未來投銀業務具有發展空間。
金管會官員昨(14)日表示,考量兩岸金融往來密切,愈來愈多企業收購大陸公司股權或回台上市,必須委託專業機構規劃執行,金管會決定開放國內券商及海外分公司,可對大陸地區企業、法人等團體辦理財務規劃及諮詢顧問業務。
官員表示,財務規劃及諮詢顧問業務範圍相當廣,像企業從事併購時,券商就可針對併購對象、組織如何整併,提出評估方案,包括併購的資金來源是舉債或發新股籌錢,都是財務規劃項目。
過去根據兩岸證券往來業務許可辦法,對於國內券商及海外分公司跟大陸地區法人、自然人或大陸企業海外公司往來的業務項目,並未准許財務規劃及諮詢顧問業務,金管會本次決定增列開放,主要是因應日趨開放的兩岸市場。
林英哲表示,財顧雖是國際投銀的強項,國內券商比外資更了解兩岸市場,在相關業務上相對具優勢,不一定拚不過外資投銀,尤其ECFA簽署後,台資券商更有發展空間。未來國內券商除可承作兩岸併購的財務規劃等業務,更可與大陸券商策略聯盟。
金管會指出,近幾年券商積極發展投銀業務,券商從輔導企業上市、承銷等過程,增加對企業的了解,未來在企業併購等後續發展上,台資券商因前端已參與,透過財顧角色可進一步協助企業一系列改造。
除了因應兩岸併購需求,券商未來也可承作大陸公司來台上市案的財務規劃,官員表示,根據現行規定,大陸註冊公司還不能來台第一上市、第二上市,這項開放措施,多少是替未來開放大陸公司來台上市預作準備。
【記者呂淑美/台北報導】券商表示,金管會開放相關政策,讓券商未來不必透過香港據點承作,有利爭取更多客戶。其中又以積極開發相關業務的大型證券商,例如元大證券、凱基證券以及富邦證券受益最大。
目前台資券商不能承作兩岸併購財顧業務,只能透過香港子公司或分公司承作財顧業務,券商說,政府已提高國內企業投資大陸占淨值比重到六成,及紅籌股來台發行存託憑證(TDR),兩岸企業未來合併機會可望增加,對券商也是一大商機。
證券金融業 | 經濟邱金蘭 | 點閱(???)
留言板─產業動態新聞訪客回應